

乐高集团携五款全球首发新品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延续多年的“保留节目”不仅是乐高集团深耕中国市场、看好消费潜力的生动注脚,更折射出外资企业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坚定信心。
今年,“恶意制造、销售乐高玩具侵犯著作权刑事案”入选“2024年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也是全国涉案标的额最大的侵犯著作权罪案件。该案充分展现了上海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司法执行力与效率,不仅切实维护了乐高集团的合法权益,也坚定了其为更多中国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和玩乐体验的信心。
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被告单位L公司在未得到乐高公司授权许可的情况下,设立设计部、工程部、生产部、销售部等部门,通过购买乐高正品玩具后进行剥样、计数、制模、注塑、移印等,1:1复刻乐高积木拼搭玩具的外包装、说明书和积木颗粒等,并冠以“博乐”“乐翼”以及坦克图案等标识对外销售。
黄浦区检察院介绍,L公司生产、销售侵权乐高积木玩具1600余款,销售金额高达11亿余元,案发时扣押在案侵权积木玩具1300余款160余万盒,待销售金额为3000余万元,可谓数量、品种繁多。为查明侵权产品构成侵权复制同一性以确定犯罪金额,检察机关开展大量的抽样鉴定和交叉比对工作,审查确认涉案侵权产品均系1:1复制乐高玩具生产的事实。最终以全部1600余款侵权玩具所对应的销售金额11亿余元认定非法经营数额。
2023年12月28日,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对乐高集团诉L公司侵犯著作权一案作出刑事判决,认定非法经营额11亿余元,同时判处L公司罚金人民币6亿元,对主要负责人分别判处八年和九年有期徒刑。被告不服提起上诉,2024年4月22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在刑事判决后,乐高集团提起关联的民事诉讼,成功获得民事赔偿。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当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如何在与刑事罚金协调中,优先保障民事赔偿的到位,成为关键难题。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上海市高院执行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叉执行工作的相关规定,果断决定对此案“提级执行”,直接主导执行工作。法官团队抽丝剥茧深入核查财产线索,精准推进执行程序,最终L公司及主要负责人向乐高集团支付人民币3600万元赔偿并移交320套侵权模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加强对著作权的保护不仅能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更能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乐高集团表示,此举极大地坚定了包括乐高集团在内的所有创新企业在华发展的信心。“我们深切感受到,上海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它贯穿于审判与执行的全过程,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为了向更多人传递“保护商标及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自2019年起,乐高集团便联合中国知识产权报社,在全国10多座城市的社区、中小学及高校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进社区”“知识产权知识进校园”及“高校知识产权公开课”系列活动,累计为1300余名学生及600多位社区居民普及商标等知识产权知识。

近日,“高校知识产权公开课”走进复旦大学,乐高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及中国区总法律顾问罗灿(Robin Smith)在致辞时表示:“创新是驱动企业乃至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而保护商标更是保护创新的重要方式。希望以真实的企业商标保护实践配资广告,让全社会加深对商标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解,强化商标和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创新意识,共同构建更加公平且创新的社会环境。”
汉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