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成年组个人全能决赛现场,淡紫色的体操垫上,22 岁的苏婉手持红色绸扇,随着悠扬的古典乐缓缓起舞。绸扇在她手中如灵动的火焰,时而盘旋升空,时而贴体环绕;跳转、平衡、抛接动作行云流水,与音乐节奏完美契合。当最后一个 “单足转体 720 度接绸扇抛接” 动作完成,全场掌声雷动。裁判打出 9.86 分的全场最高分,苏婉眼眶泛红 —— 这个曾经因绸扇抛接频频失误的女孩,如今终于站在了全国艺术体操的最高领奖台,让 “力与美” 的艺术体操魅力在赛场上绽放。
初习艺体:体操房里的 “笨拙舞者”
苏婉与艺术体操的缘分,始于 10 岁那年的校园艺术节。当时,市艺术体操队的表演让她深深着迷:“运动员们拿着器械跳舞,像仙女一样。” 她缠着父母报名加入艺体培训班,却在第一次训练时遭遇 “下马威”。
艺术体操讲究 “器械与身体的融合”,对柔韧性、协调性和器械操控能力要求极高。可苏婉刚接触绸扇,就因手腕力量不足,抛接时频频掉扇;练习 “平衡转体” 时,更是因核心力量薄弱,转不到 3 圈就失去重心摔倒。教练看着沮丧的苏婉,耐心安慰:“艺体不是靠天赋,是靠日复一日的打磨,你要学会和器械做朋友。”
展开剩余77%从那以后,苏婉成了体操房最勤奋的学员。每天放学后,她都会提前 1 小时来到训练房,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手腕发力,从简单的 “绸扇绕环” 到复杂的 “抛接旋转”,每个动作都要练到手腕发酸;周末更是全天泡在训练房,压腿、下腰、练平衡,柔韧性和核心力量慢慢提升。有一次,为了练好 “绸扇抛接后接单足转体”,她连续练习了 200 多次,膝盖被体操垫磨得通红,却在终于成功的那一刻,开心得跳了起来。
专业训练:从 “兴趣” 到 “竞技” 的跨越
2017 年,苏婉在市级青少年艺术体操比赛中获得个人全能季军,被省艺术体操队教练陈颖看中,邀请她加入专业队。刚进入省队时,她才发现自己与专业选手的差距:别人的绸扇抛接精准到厘米,她却偶尔会因力度偏差掉扇;别人的动作与音乐节奏严丝合缝,她却常常因衔接不流畅被扣分;甚至连 “表情管理”,都因紧张显得生硬。
“艺体是‘艺术’与‘体操’的结合,既要动作标准,更要传递情感。” 陈颖教练的话,点醒了苏婉。为了提升实力,她开启了严苛的专业训练:每天清晨 5 点,她就来到训练房,先进行 1 小时的柔韧性训练,压腿、开肩、下腰,确保身体能完成高难度动作;上午专注于器械技巧打磨,一个 “绸扇抛接后接空翻” 要反复练习上百次,直到器械与身体形成 “肌肉记忆”;下午则进行成套动作训练,配合音乐反复调整节奏,从呼吸频率到肢体表情,每个细节都要精准把控;晚上还要学习舞蹈理论,提升艺术表现力。
训练过程中,伤病成了家常便饭。2019 年,苏婉在练习 “高难度平衡动作” 时,因重心不稳导致脚踝扭伤,医生建议休息一个月。可她只休息了两周,就戴着护踝回到训练房,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低强度的器械练习,伤愈后第一时间投入高强度训练。“专业队里每个人都在进步,我不能掉队。” 苏婉说。
瓶颈突破:逆境中的 “坚守者”
2021 年,苏婉的艺术体操成绩进入 “瓶颈期”—— 无论怎么训练,全国比赛的得分始终在 9.5 分左右徘徊,无法突破。更糟糕的是,在一次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中,她因过度追求高难度动作,导致绸扇抛接失误,最终仅获得第 8 名。
这次失利让苏婉深受打击,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陈颖教练看出了她的困境,带着她回看比赛录像,逐帧分析问题:“你的动作难度足够,但器械操控不够稳定,情感传递也不够到位,缺少艺体该有的‘灵气’。” 为了帮她突破瓶颈,教练为她制定了 “精细化训练计划”:让她跟着舞蹈老师学习古典舞,提升肢体表现力;在训练中加入 “闭眼抛接” 练习,增强与器械的默契;还让她反复聆听比赛音乐,写下自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确保动作能传递出音乐的内涵。
苏婉也开始主动调整,她不再一味追求 “难度”,而是注重 “质量” 与 “情感”:训练时,她会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表情,确保每个动作都带着 “故事感”;比赛前,她会反复聆听音乐,在脑海中模拟整套动作,避免因紧张失误。慢慢地,她的成套动作越来越流畅,艺术表现力也显著提升,在 2023 年的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中,她获得个人全能第 4 名,距离领奖台仅一步之遥。
全国赛场:体操垫上的 “巅峰对决”
2024 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苏婉带着三年的准备,站上了成年组个人全能的赛场。个人全能包含圈、球、棒、带四个器械项目,对选手的综合能力是极大考验。
小组赛阶段,苏婉状态稳定,凭借绸带项目的出色表现,以 9.78 分的成绩排名第一,顺利晋级半决赛。半决赛中,她遭遇了上届锦标赛的亚军。对手的圈操动作难度高、稳定性强,一开场就获得 9.80 分的高分。苏婉没有慌乱,她在绸扇项目中,凭借精准的抛接和饱满的情感,获得 9.82 分,成功晋级决赛。
决赛当天,赛场座无虚席。苏婉的对手是连续两年夺冠的卫冕冠军,对方不仅器械技巧娴熟,艺术表现力更是堪称顶尖。决赛第一个项目是绸扇,苏婉深吸一口气,随着音乐响起,她手持绸扇缓缓起舞:“绸扇绕环” 轻盈优美,“抛接旋转” 精准利落,“单足转体” 稳如磐石,每个动作都与音乐节奏完美契合,情感传递细腻动人。当动作完成时,裁判打出 9.84 分的高分。
后续的圈、球、棒项目,苏婉延续了良好状态,尤其是棒操项目中的 “棒与棒抛接后接空翻”,难度高且稳定性强,获得全场欢呼。最终,她以四个项目总分 39.44 分的成绩,夺得个人全能冠军,打破了卫冕冠军的垄断。
站在领奖台上,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苏婉举起奖牌,泪水忍不住滑落。“我做到了!” 她哽咽着说,“从总掉扇的笨拙女孩,到全国冠军,这条路虽然难,但一切都值得。”
艺体传承:梦想的延续
夺冠后,苏婉成了艺术体操界的 “新星”,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她了解到这项 “力与美” 的运动。如今,她除了日常训练,还会定期回到曾经的艺体培训班担任助教,教孩子们基础的器械技巧和舞蹈动作,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鼓励他们坚持梦想。
“艺术体操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完成高难度动作,更是如何用肢体传递情感,在逆境中保持坚韧。” 苏婉说。未来,她希望能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艺术体操赛事,让世界看到中国艺体选手的风采;同时,她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爱上艺术体操,让这项运动焕发更多活力。
夕阳下,苏婉再次手持绸扇,在体操房里起舞。绸扇在她手中如灵动的精灵,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美感。她知道,艺术体操的梦想之路还很长配资广告,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在 “力与美” 的舞台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发布于:四川省汉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