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却传出一个清晰信号: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连续七年位列第一。这一数据,体现了美国企业“用脚投票”,他们追寻的答案,或许就在“确定性”三个字里。
“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越大,我们越要来参加进博会,因为进博会就是‘确定性’。”一位美国企业代表的话,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
11月6日上午,在第八届进博会食品农产品展区,由上海美国商会协同美国农业部组展的美国食品与农业馆举行开馆仪式,这是该馆连续第三年设立,今年该馆面积达350平方米,参展商达19家,两项数据均为历届之最。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直言:“我们已经连续第三年举办美国馆,在中美两国元首近期达成积极共识的背景下,本次展览具有重要意义。”
开馆仪式后,美国宠物食品与健康品牌Dynamite现场签署多笔协议,总交易额达580万美元。
郑艺告诉记者,近年来中美贸易面临一些挑战,美国企业希望通过积极参与进博会寻找新商机,大家都希望能在本届进博会上获得更多收获,希望美国馆在前年成交5亿余美元、去年7亿多美元基础上,今年再创新高。
记者与参展美国企业交流,发现进博会提供的确定性,体现在三个维度。首先是市场的确定性,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是任何跨国企业都无法忽视的增长引擎。其次是平台的确定性,进博会作为一个高效的对接平台,极大降低了沟通成本和市场准入壁垒。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开放信号的确定性:中国连续8年举办进博会,本身就是强有力的政策宣示,为美国企业提供了稳定预期。
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证明了这种确定性。
展馆现场,一位白发华裔老者引起了记者注意,他是美国许氏参业集团创始人许忠政。
今年83岁的许忠政是美籍华人,不远万里来到上海,亲自坐镇展台。他于1974年在美国创办许氏参业集团,其花旗参产品已进入中国市场,主要在中国南部城市销售。今年受各种因素影响,公司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有些下滑。进博会上,中国境内各个城市的采购商都来了,他希望借此开拓北方市场。
许忠政(右)与一位年轻助理共同开启直播,为自家产品代言。
充满期待的还有美国甜点品牌KABOD创始人托因·科拉沃勒,这一品牌在美国创立已有20年,但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今年企业第一次参加进博会,期待由此敲开中国市场大门。
“中国市场太大了,上海就有很多甜品店和咖啡店,就算我们只进入这一个城市,也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托因·科拉沃勒说。
KABOD此次带来的美式玉米面包与咖啡冰砖专为中国新兴咖啡文化定制,尽管第八届进博会才开幕两天,企业就已获得了许多中国采购商的好评。
“这些都是潜在合作伙伴,我交换了联系方式,我相信中国消费者很快可以品尝到我们的产品。”托因·科拉沃勒专门注册了微信,短短两天,其好友数量飞速增长。
充满期待、信心以及决心的不止食品与农业领域的美国企业,在各个展区内,美国企业频频出手,拿下大展台、寻得新机遇。
在本届进博会上,耐克宣布大中华区创意制作中心“ICON.上海”正式启用,这是耐克在美国之外设立的首家创意制作中心,将进一步连接中国消费者与运动员,为本土运动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耐克在中国市场的四十多年来,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我们将继续扎根中国,继续助力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耐克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董炜表示。
雅诗兰黛则带来了十多款“首发首秀”新品,并且第八届进博会开幕首日就获得了一份价值4.8亿美元的采购意向订单。
“中国市场持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集团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前景长期向好。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进博会为契机,深化本土研发与技术创新,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雅诗兰黛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樊嘉煜说。
美国企业纷纷用实际行动对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这种信任票不只是短期销售订单股票配资代码,更是长期的战略投资。美国企业看中的不只是中国市场的购买力,更有中国日益壮大的创新力。
汉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